智慧城管指揮中心
城鄉環衛一體化鄉村保潔車
排水所疏通管道
女子城管中隊巡邏中
城管入校園宣傳
智能分類垃圾箱
城市管理志愿行簽名儀式
天天環保吧
東鄉區城市管理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品質新東鄉”的發展目標,以“忠誠、創新、擔當、服務、過硬”五型城管目標為抓手,堅持“工作爭先,服務爭優”,通過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模式,不斷加大投入,加大監管力度,加大文明宣傳,著力提升城管水平,廣大干部職工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砥礪前行,開拓進取,全力打造城市新名片。如今,東鄉城區正顯現出“水清”、“路暢”、“街凈”、“城綠”、“居美”一派生態美好宜居的新面貌。
抓環境 群眾幸福指數升
人民城市人民管。為了解決城市管理群眾參與度不高問題,東鄉城管局廣泛發動宣傳,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為目標,狠抓城市環境建設,通過對重點區域管理、逐步規范垃圾處理、不斷完善環衛硬件設施,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今年是東鄉區實行“雙創”之年(創全國文明城市和創全國衛生城市),城管局按照區委、區政府“雙創”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確定的工作任務,逐一細化分解,明確責任分工,強化工作舉措,并且采取了多項措施,全面落實“雙創”工作。以“小手拉大手、城管進校園”為主題,組織女子特勤中隊進入8所中小學、5個社區進行宣傳活動,發動和引導小朋友和市民們用“小手”牽起身邊的“大手”,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自覺維護市容環境的意識。在城管工作人員的宣傳下,學生們紛紛表示要爭做一個文明小市民,而且要帶動家人一起參與到城市建設管理中來,讓城市變得更美好。同時,在上下學高峰時期,城管女子中隊定時到城區8所小學周邊執勤,引導車輛規范停放。創新開展了“共創美麗新東鄉,城市管理志愿行”活動,聯合志愿者協會,組織100多名城管志愿者進社區,宣傳城市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引導廣大市民自覺維護市容環境秩序。開展“創國衛,走進社區”宣傳活動,采用入戶走訪的方式,將“門前三包”制度及“創衛”知識帶進社區。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車等多種宣傳途徑,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城管工作支持和理解,營造了城市管理“人人參與、齊抓共管、共同受益”的良好社會氛圍。
曾幾何時,拐的、摩的、電動車等“六車”滿街亂竄的現象成為縣城亂象的一大頑疾。“雙創”是項系統工作,該局首先把目標盯在城區衛生上,通過抓“臟亂差”治理,改變城市環境面貌。他們推行網格化管理,實施定人、定時、定崗、定責、定標準、定獎懲,加強洗掃一體化作業,增加灑水、洗掃、沖刷等機械化作業頻次;抓住重點時段、重點路段、重點區域,實行增人延時作業,始終保持街面的整潔衛生。充分利用機械作業,對城區主次街道進行洗掃降塵。去年1月,東鄉率全市之先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處理PPP項目,撫州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全面接管東鄉全區城鄉生活垃圾清掃保潔、垃圾收集運輸及垃圾中轉站運行等工作,著力解決了“由誰來干”、“怎么干好”、“錢從哪來”的問題,實現“一把掃帚掃到底”。環衛所工作轉移到著重加大對外包公司日常巡查力度,考核督查人員對照考核細則,嚴格對城區主要街道、居民區小街小巷衛生及垃圾清運、灑水進行督查。規范垃圾處理,無害化處理率為100%,確保了垃圾日產日清。加強揚塵治理、餐飲油煙治理、餐廚垃圾收集、垃圾收運管理,實現日產日清,基本達到“道路潔凈、河道潔凈、溝渠潔凈、庭院潔凈”的“四個潔凈”要求,城市環境衛生有了明顯改善,干凈漂亮、井然有序、和諧宜居的美麗家園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做硬件 城市面貌換新顏
東鄉區城管局緊緊圍繞城市“雙創”活動開展工作,以打造為手段,以提升為目標,不斷拓寬完善市政硬件基礎設施。日常工作中,作為“文明城管”提升行動之一,東鄉城管把及時高效維護路燈、規范管理戶外廣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認真抓好路燈維修、養護、管理工作,開通路燈維修熱線電話,做到巡查與跟蹤維修相結合,堅持晚上帶班制和滾動巡查制,城區路燈、景觀燈亮燈率達到99%以上。大力整治未批設置、不按規范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設置以及陳舊、破損等戶外廣告問題,下達限期整改通知,結合城區拆遷改造建設,保證改造到位一塊,戶外廣告升級一塊,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
為提升城市吐納能力,去年以來,在原有管網基礎上,先后投資1.5億元建設北港河污水主管上岸工程,目前已完成鋪設管道約11.9千米;投資1.2億元啟動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提升了城市排水功能,而且有效凈化了北港河水質。完善集貿市場功能,改善交易環境,是東鄉城管的一大亮點。全年投資1270萬元對城區各集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逐步推進贛東農貿市場、三小農貿市場等市場道路路面、雨污分流和經營戶攤位改造等工作,不斷改善市場環境。在三小、芙蓉苑、贛東商城、贛東農貿市場等4個農貿市場規范設置了自產自銷點,采用劃行歸市、劃線管理的治理模式,維護了市場的正常交易秩序。
完善環衛硬件設施,建設新型環保公廁。新型公廁采用生化處理技術,無臭無味,外形美觀大方。對城區果殼箱配置進行全面檢查,按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標準,要求城區街道及居民區垃圾收集容器設置符合規范;果殼箱、垃圾桶整潔密閉,擺放整齊,周邊無散落垃圾。提質改造垃圾處理廠,項目投資218萬元,填埋區雨污分流覆蓋二期、加裝沼氣收集燃燒系統、庫區第三平臺防滲層安裝(更換已破損的山體覆蓋膜)。
練隊伍 管理服務水平高
東鄉區城管局堅持以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為統攬,狠抓執法隊伍建設。通過轉變執法方式、強化作風建設、規范協管隊伍,執法公平公正的清風正氣在全區漫延開來。轉變執法方式,全面推廣“721執法模式”,在做優服務,做細勸導的基礎上,依法依規采取行政執法等強制措施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理。要求執法過程行為規范、程序合法、卷宗完整,日常執法做到“持證上崗,亮證執法”,并全程攝像。全局購置配備了25臺執法用車、60臺執法記錄儀等工作裝備,實現了城管執法人員及協管人員制式服裝標識統一。堅決杜絕選擇性執法和以罰代管等現象,對各大市場亂搭亂建進行拆除時,堅持做到標準統一、時間統一,嚴禁同一標準拆一部分留一部分,嚴禁規定時間拆這家留那家,盡最大努力減少執法不公、濫用罰款等現象。強化作風建設,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執法人員行為規范,嚴格要求執法人員做到著裝規范、儀容儀表規范、用語規范、舉止規范,并定期派出人員進行督查;按照“準軍事化”管理的要求,狠抓城管執法人員作風建設,定期組織干部職工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和法紀知識培訓;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作風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2018年,全局共辭退、清除違反工作紀律協管人員9人。規范協管隊伍,制定了全局統一的協管人員錄用制度,從以前的下屬單位各自招聘轉變為現在的全局統一招聘,招聘對象主要針對大學生、退伍軍人,人員素質有了較大程度提高。
樹形象 智慧城管放光彩
今年5月份,投資2622萬元建設了集指揮調度、信息采集、監督管理、執法辦案和服務保障于一體的智慧城管綜合執法信息平臺,通過對23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進行部件普查,10平方公里進行傾斜攝影,建立萬米單元網格,劃分20個責任單元網格,配備了20個信息采集員和200多名處置人員,打造智慧城管,對城市進行智慧化、精細化管理。通過加快城市管理領域的科技運用,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分析高發地段、高發時間、高發事件案件問題重點關注及處置力度,實現了對城區內所有的“案、人、車、視、網、燈”的實時監控。在智能監控的基礎上,東鄉智慧城管指揮中心以單燈控制為管理手段,依據時間、人流、車流、天氣等環境條件設定合理的單燈節能方案,在保證照明質量的前提下進行單燈節能控制,實現“按需照明”。在店面、重點區域和公共服務區域接入233路視頻監控,攝像頭的360°旋轉功能和研發的千尋智能分析技術,可以對周邊60米半徑內實現對流動商販、店外經營、占道經營、亂堆物堆料、違章停車等事件進行動態智能監測,系統通過人工智能自學習技術,一旦發生狀況及時報警。
東鄉區智慧城管積極推動市區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多方參與社會管理服務體系,指揮通過執法部門協同聯動和執法力量勤務調度指揮體系建設,實現智能指揮、敏捷調度、處置有力,強化對違法行為及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有利推動了城管執法的公共服務、指揮決策、巡查監察三大職能,實現了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社會化的總體目標,樹立了城管人的“智慧”形象,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
文\圖 李輝明 吳麗蓉 何江華 楊智華